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核安全守护美好生活 > 核与辐射安全科普 > 科普图文
我国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
(1)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2)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
密封放射源是指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源,该包壳或覆盖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使之在设计的使用条件或正常磨损下,不会有放射性物质散失出来。相对密封源而言,把不是密封的放射源称非密封源。
随着核技术应用的发展,放射源在工业、农业、医疗、科学和教育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也有不少放...
核技术利用是指密封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在医疗、工业、农业、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中的使用。我国核技术利用大体上经历了五十年代开创、六七十年代应用开展和八十年代以来全面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核技术的应用步入了商业化进程,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较为完整的体...
射线装置,通常是指在接通电源后能够产生X射线或电子流、质子流的人造装置,包括X线机、加速器等。
X线机的核心部件是X射线管。它是一个内真空的玻璃管,其中一端作为电子源的阴极,另一端是嵌有靶材料的阳极。当两端加有高压时,阴极的灯丝热致发射电子,经加速后电子向阳极运动,撞击靶材料,产生X射线。
加速...
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如料位计、伽玛探伤机等使用的都是密封源,常用的放射源有钴-60、铯-137、铱-192等。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
出于诊断或治疗的目的注射或摄入放射性药物的病人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体内已经有了放射性核素,服用放射性物质后的短时间内自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放射源或辐射体,应该自觉地远离他人,尤其是远离孕妇以及3岁以下的小孩子。出于辐射安全的考虑,病人的活动区域以及出院时间是受到严格控制的,应在专用候诊室候诊,只有当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