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核安全守护美好生活 > 核与辐射安全科普 > 科普图文
根据我国《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中有关液态放射性流出物控制值的规定,轻水堆中氚、碳-14、其余核素的控制值为7.5×1013贝克/年、1.5×1011贝克/年、5.0×1010贝克/年;重水堆中氚、碳-14、其余核素的控制值为3.5×1014贝克/年、2×1011贝克/年、2×1011贝克/年。
根据我国《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
放射性核素融入水中,形成放射性液体。处理放射性液体的方法主要有:
蒸发法海水经过蒸发,盐会结晶,蒸出来的水汽冷凝后就成为淡水了。蒸发净化放射性废液,就是用这个原理,把放射性核素浓缩在蒸残液中,使放射性废水得到净化。
沉淀法以前人们常用明矾来澄清河里、井里打上来的水。明矾产生的絮状沉淀物把水...
影响核设施液态流出物在地表水中弥散的主要机制是迁移、混合、扩散(紊流或湍流扩散作用)、介质间传递、降解和衰变以及转化。通常将流出物的稀释和扩散分为两个区域加以考虑,即近场与远场。在近场,流出物和排放口结构特征在混合中起主导作用;在远场,周围水体的平流和紊流扩散过程决定混合程度。近场的范围和混合程...
核设施产生的含放射性的废水正常情况下不允许排放,这些废水要通过净化去除放射性物质,净化后的含微量放射性物质的废水有控制地排入环境。核设施设计时已经考虑了万一发生泄漏事故时的收集设施或措施,如果有少量废水进入环境水体,要对水体进行监测,必要时限制对水体的使用,以防止可能对公众造成的影响。
放射性...
医院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多来自使用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或治疗的核医学相关科室,主要包括被半衰期相对较短的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固体、液体和气体。放射性废气通过空气过滤装置将放射性核素吸附过滤,达标的气体就可以排至大气中;放射性废液多集中收储在专用的储存池或储存容器内,储存衰变十个半衰期后,进行辐射水平检测,...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民事责任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即违约责任;二是侵权的民事责任,即侵权责任。
民法通则对放射性污染损害的民事责任作了规定。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