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核安全守护美好生活 > 核与辐射安全科普 > 科普图文
我国核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分为国家核应急组织、省(自治区、直辖市)核应急组织和核设施营运单位核应急组织三级。国家核应急协调委负责组织协调全国核事故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日常工作由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核应急办)承担。必要时,成立国家核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全国的核事故应对...
在核事故发生的早期、中期、晚期,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防护措施。
早期(1-2天内)有较大量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后对人员可采取的防护措施有:隐蔽、呼吸道防护、服用稳定性碘等防护药物、撤离、控制进出口通路等。这些措施对来自烟云中放射性核素的外照射,由烟云中放射性核素所致的体内污染均有防护效...
2012年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下简称规划)。
规划结合全国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和日常持续开展的安全评价结果,总结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取得的积极进展,分析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当前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深入分析当前核安全...
核事故发生后,一般会伴随着放射性的碘-131等释放出来,被人体吸收后,会沉积在甲状腺,对甲状腺造成辐射损伤。为了减少人体对碘-131的吸收,可在事故后服用一定量的碘片,使甲状腺吸收足够量的稳定性碘,达到碘浓度的饱和,从而不再吸收或尽量少吸收放射性碘,或使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尽快排出体外,达到防止放射性...
核电厂周围辐射环境监测包括运行前环境辐射水平调查、运行期间环境监测以及流出物监测、事故场外应急监测和退役监测。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系统,围绕核电厂周围建立了很多监测点,这些监测系统24小时连续监测。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核电厂周边环境辐射水平远小于天然本底。此外,...
辐射是指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或物质发射并在其中传播的能量(如声辐射、热辐射、电磁辐射、粒子辐射等)的统称。例如物体受热向周围发射热量叫做热辐射;受激原子退激时发射的紫外线或X射线叫做原子辐射;不稳定的原子核衰变时发射出的粒子或γ射线,叫做原子核辐射,简称核辐射。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