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核安全知识百问(十五)

2023-09-25 来源:国家核安全知识百问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71.我国如何开展辐射事故应急?

我国辐射事故应急管理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编制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在政府的指挥下,按照预案,开展应急响应、事故处理及原因调查。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门指导和协调重大辐射事故、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应对工作,并协调跨省区域辐射事故的处理。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制定本单位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准备,采取应急措施,救治可能受到辐射人员,缓解和控制事故后果,保护环境。

【二维码】南京放射源“铱-192”丢失事件

72.我国对核损害赔偿是怎样规定的?

核安全法规定,因核事故造成他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环境损害的,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核损害责任制度承担赔偿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战争、武装冲突、暴乱等情形造成的除外。为核设施营运单位提供设备、工程以及服务等的单位不承担核损害赔偿责任。核设施营运单位与其有约定的,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按照约定追偿。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通过投保责任保险、参加互助机制等方式,作出适当的财务保证安排,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履行核损害赔偿责任。

73.美国三哩岛核事故的起因与后果如何?

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哩岛核电厂2号机组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最终导致堆芯严重损坏,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标准被定为5级核事故,是历史上压水堆核电厂最严重的核事故。这次事故中,由于反应堆主要安全设施自动投入运行以及安全壳的包容作用,使得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不多,无人员伤亡,有3名工作人员受到了略高于年剂量限值一半的剂量照射。核电厂周围80公里以内公众最大个人剂量小于1mSv(毫希沃特),约为天然本底的1/3。

【延伸阅读】三哩岛核事故教训及核安全改进措施

三哩岛核事故后,国际核能界认真反思,认为该事故源于设计缺陷、人员培训及技能不足,世界各核电国家均实施了安全改进,措施主要集中在如何减少人因失误,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改进主控室人机接口,开发新型事故处理规程,加强操作员培训,加强经验反馈工作等。

【相关知识】核电厂的两个“千分之一”安全目标

三哩岛核事故后,美国核管会提出了核电安全的两个“千分之一”目标:一是对核电厂近区域个体,因核事故导致立即死亡的风险,不应超过全社会成员因其他事故导致同类风险总和的千分之一;二是对核电厂周边地区个体,因核电运行所导致的癌症死亡风险,不应超过其他原因导致癌症死亡风险总和的千分之一。

74.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起因与后果如何?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厂4号机组堆芯超瞬发临界,堆芯熔化,是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国际核事件分级标准中的最高级别7级核事故。事故源于反应堆堆芯设计和控制保护系统设计缺陷以及人为失误、核安全文化缺失。事故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并给苏联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明确提出,要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国际核能界成立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加强行业间的经验反馈工作。

【延伸阅读】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现状

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现状

2016年,乌克兰开始建造“新安全包容体”大型钢结构保护罩,以覆盖发生事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4号机组及应急建造的反应堆“石棺”。

【二维码】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75.日本福岛核事故的起因与后果如何?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地震,地震引发超过福岛第一核电厂设防标准的海啸,导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基础设施被毁、外部电力丧失、大部分备用柴油发电机被水淹摧毁,造成厂址内1、2、3号机组堆芯熔化,随后的氢气爆炸导致相应的厂房结构严重损毁,放射性物质大量释放,是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国际核事件分级标准中的最高级别7级核事故。此次事故引起事发区域范围内放射性物质浓度升高,约30万居民撤离。

【延伸阅读】日本福岛核事故教训及核安全改进措施

日本福岛核事故警示人们要预防超强自然灾害对核电厂安全的影响,促进核电国家进一步加强核安全风险防范。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我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对中国大陆运行和在建核电厂进行综合安全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福岛核事故的教训和核电厂安全水平的提升空间,我国政府从安全改进的重要性、措施的可行性出发,对核设施提出改进要求。目前,相关改进工作已完成。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