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核安全知识百问(五)

2023-09-12 来源:国家核安全知识百问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21.什么是核设施?
核安全法规定,核设施是指,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等核动力厂及装置;核动力厂以外的研究堆、实验堆、临界装置等其他反应堆;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和后处理设施等核燃料循环设施;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贮存、处置设施。
【相关知识】我国的核设施
我国已经建立完整的核工业体系,截至2020年底,我国运行核电机组49台,数量居世界第三,核准在建核电机组18台,数量居世界第一;在役民用研究堆和临界装置19座,在建研究堆1座;民用核燃料循环设施18座,近地表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3座。
台山核电厂——EPR(欧洲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全球首堆
22.全球核电现状如何?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运行核电机组442台,在建机组55台。2019年,全球核发电量总计为25862亿千瓦时,占全球总发电量的近10%。
【延伸阅读】全球主要核电国家
2019年,核电国家中核能发电占总发电量高于10%的有20个,法国约为71%,美国约为20%,俄罗斯约为20%,英国约为16%。我国约为5%。
2019年主要核电国家发电比例
【相关知识】核电厂的发电原理
核电厂利用核裂变释放出的热能代替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以反应堆为核心构成核蒸汽供应系统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产生的蒸汽经汽轮机推动发电机发电。
压水堆核电机组示意图
23.我国核电现状如何?
截至2020年底,我国核电运行机组49台,总额定装机容量5068万千瓦,2020年核电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4.9%;核准在建核电机组18台,装机容量2048万千瓦。我国核电厂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8个沿海省份的17个核电厂址。
【延伸阅读】高温气冷堆
高温气冷堆安全性高,难以发生堆芯熔化和放射性大量释放的严重后果。2020年11月3日,我国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双堆冷试完成,为加快高温气冷堆产业化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24.我国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状况如何?
我国是核技术利用大国,截至2020年底,核技术利用单位8万余家,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近1万家,在用放射源约14.9万枚,射线装置约20.5万台(套)。
利用X射线透视成像技术开展违禁品检查
【相关知识】什么是核技术利用?
核技术利用,是指密封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在医疗、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中的使用。例如,在医疗方面用于放射诊疗;在农业方面用于辐照育种、灭菌保鲜;在工业方面用于资源勘探、无损探伤、计量检测、材料改性;在环境保护方面用于污水治理等。
【延伸阅读】核技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
利用放射源或者射线装置产生高能电离辐射,杀灭细菌、病毒、微生物等,速度快、无污染、无化学残留。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极大地缩短了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灭菌时间,减少二次污染,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胜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采用辐照灭菌处理,将防疫物资供应周期由“周”缩短至“秒”级
(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杨仑)
25.我国核安全总体状况如何?
我国核安全总体状况良好。截至2020年底,我国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407堆年,未发生过国际核事件分级标准(INES)2级及以上事件或事故,且0级偏差和1级异常事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放射源事故年发生率从20世纪90年代的6起/万枚源下降到现在的1起/万枚源以下。全国辐射环境水平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未发生放射性污染环境事件。
【延伸阅读】国际核事件分级标准
我国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标准(INES)对运行事件或者事故进行分级。考虑核事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对设施放射性包容和控制的影响、对纵深防御能力的影响,将核事件分为七级,其中较低级别称为事件,分别为异常(1级)、一般事件(2级)、重要事件(3级);较高级别称为事故,分别为影响范围有限的事故(4级)、影响范围较大的事故(5级)、重要事故(6级)和重大事故(7级)。对不具有安全意义的微小事件称为偏差,归为0级。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