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行业资讯

2022年天然铀产业十大科技进展出炉

2023-06-15 来源:中核集团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6月13日,2022年度“天然铀产业十大科技进展”正式对外发布。同日,2023年天然铀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理事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2022年,中核集团发起并成立天然铀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广大科技工作者砥砺深耕,在天然铀领域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累累硕果。经过网络票选和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年度“天然铀产业十大科技进展”。
中核集团表示,自天然铀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成立以来,战略定位清晰凸显、组织机构日趋完善、创新成果取得新进展,推动了天然铀产业技术创新的良好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希望联合体各单位深入融合,协同创新,共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勇于攀登,善于创新,实现前瞻性、标志性和示范性创新成果的重大突破及产业化应用;抓住重点,敢于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全行业的优先战略,大力实施重点科技创新工程,为我国战略核力量建设和核能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2年度“天然铀产业十大科技进展”
01 鄂尔多斯盆地找矿理论与技术实现新突破
在“渗出铀成矿理论”的指导下,明确了洛河组和环河组为盆地下白垩统找矿层位;在盆地北部特拉敖包和南部新庄地区,定位预测了氧化带与铀矿化范围,大大拓展了鄂尔多斯盆地铀矿找矿空间。
成果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都理工大学)
02 月壤研究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发现月球新矿物,命名为“嫦娥石”
国家原子能机构和国家航天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核地研院月球样品研究的重大成果:在我国发现了第一个月球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该矿物的发现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后第三个发现月球新矿物的国家。
成果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03 松辽盆地南部铀矿找矿取得新进展
以“红层找铀、贯通断裂控矿”为新认识,结合“板状”铀成矿模式,集成了“浅层地震+岩性岩相+地化环境”综合技术方法,极大提高了找矿效率,落实中型矿产地1处,圈定找矿靶区3片。
成果单位:核工业二四三大队、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东华理工大学、吉林大学
04 洪海沟铀矿床发展为特大型规模
以理论创新为基础,建立了“洪海沟式”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模式,实现了矿床层间氧化带和矿体精确定位,有效指导了矿床的勘查工作,支撑矿床发展为特大型规模。
成果单位:核工业二一六大队、东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05 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掘进机成功研发,在北山地下实验室项目投入使用
协同研发的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掘进机“北山一号”成功下线,并顺利在北山地下实验室投入使用,有力支撑中核矿业科技负责的主体工程建设,为世界高放废物处置库开挖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成果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06 可视化生产管控平台助推地浸采铀高质量发展
自主建立了地浸采铀统一的数据标准,研发一体化可视化生产管控平台,在通辽钱家店铀矿首次建立了可视化生产管控平台示范工程,实现了地浸井场的虚拟开采,形成智能化地浸铀矿建设示范。
成果单位: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核通辽铀业有限责任公司
07 地浸采铀大通量提铀装置实现工程化应用
自主研制了地浸采铀大通量离子交换装置,在国内现有先进水平基础上又提高1倍,在新疆七三五厂验证试验中发挥出较好性能,已应用于二连盆地芒来铀矿项目开发设计,可大幅减少装置数量及工程费用。
成果单位: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核新疆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南华大学
08 罗辛铀矿水冶技术优化助力矿山提质增效
研发了浸出过程关键参数调控技术,铀浸出率达到90%以上,较现有水平提高2~3个百分点;突破产品制备关键技术,矿浆沉降速度提升30%,黄饼含水率低至50%。科技成果已应用于罗辛铀矿,预计效益增加2800万元/年。
成果单位: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09 “数字建井”技术实现地浸采铀井场精准快速开拓
国际上首次提出地浸采铀“数字建井”概念,研发地浸井场精准快速建设系统解决方案。成果已在巴彦乌拉铀矿床和巴润铀矿床投入工程应用,实现井场精准快速开拓和设计精度提高50%,全周期成本降低10%以上。
成果单位:中核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0 砂岩型铀矿探采结合一体化技术首次实现工程化应用
中国铀业统筹,中核天山铀牵头,二一六大队密切配合,创新性地在蒙其古尔铀矿床P0线以西矿段开展探采结合技术研究,有效实现了勘探钻孔和地浸工艺孔的有机结合和综合利用,支撑矿山增效延寿。
成果单位:新疆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核工业二一六大队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