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匠心筑梦 共绎精彩

——记中核首办全国核工业技能大赛

2016-10-28 来源:中核集团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10月24日,为期6天的2016中国技能大赛——全国核工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秦山核电落下帷幕。两个职业(工种)的30名个人获奖,19个团队获奖,秦山核电被授予大赛“突出贡献奖”。在中核集团首次举办的“国家级”技能大赛上,这些层层选拔出来的“技能健儿”挥洒自如,用精湛的技艺演绎精彩,助推“中核梦”。

以国家级大赛促技能人才更好成长

“借助国家级大赛,我们希望能为中核集团技能人才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让他们通过平台展示、交流学习,更好地促进自身技能水平,提升综合能力。同时也让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更加畅通,他们不只是能成为高级技师,还能成为国家级的技术能手。” 中核集团人力资源部的领导一语道破大赛的意义。

一般来说,技术工人每3年才能进行一次评级,等级包括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以及高级技师,一个初级工成长为高级技师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此次比赛,决赛名列前茅者将被推荐报请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获得决赛第一名的选手将有机会经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向中华全国总工会申报“全国劳动模范”。对很多参赛选手来说,本次大赛机会实属难得。

当然,打通个人成长通道只是大赛一方面的作用。人力资源部强调:“通过这个比赛,更重要的是促进集团一大批技能人才学习技能、钻研技能的热情、动力。现在国家层面提倡‘工匠精神’,同样,中核集团也非常重视技能人才成长发展。核领域的科技创新,离不开我们的技能人才将此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技能人才是推动实现‘中核梦’必不可少的组成。近年来,我们陆续举办了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的技能人才比赛,再加上举办这次国家级大赛,我们希望在集团里营造好的氛围,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为了尽可能扩大参赛面,在选取比赛职业(工种)的时候,人力资源部颇费了一番心思。核特有工种覆盖面小,分类细,每一类的从业人员不多。经过比较、调查、商榷,比赛选取了有代表性、相对面大的2个工种——核反应堆核级设备检修工和辐射防护工。例如辐射防护工,就涉及到核动力、核电、核燃料、地矿等多个板块,涉及面很广。人力资源部表示:“先选这两个工种进行尝试,也是示范作用。有些工种还没轮到,但是相关技能人员看到他从事的这项工作有价值、有前途,也是一种潜在激励。以后还会继续努力,形成对技能人才群体持续的激励效应。”

“像又参加了一次高考那么紧张和兴奋”

10月19日傍晚,技能鉴定中心的参赛者休息室里,异常热闹。参赛选手因为经过上午的理论考试和下午的实操,有了片刻的休息,显得兴奋而激动。“看着裁判长宣读考试注意事项,然后在我面前撕开密封的试卷,这个感觉真的就像又参加了一次高考那么紧张和兴奋。”一位参赛者还沉浸在考试的兴奋中。

确实,对几乎所有的参赛选手来说,工作之后是头一次参加如此规模的“国家级”大赛。来自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代表队的尹会龙,自2008年工作以来只参加过单位组织的比赛。“来到这里参赛之后,发现整个流程更谨密、更周到,级别更高,整个大赛的流程也更公平公正。虽然考试时会有压力,但更多的是一种激动和自豪。”尹会龙很珍惜这份难得的经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出来练练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有了大赛经历,以后工作更有目标了,今后会不断努力。”

吸引记者的还有两位当时在拧背心的选手。他们一个叫周伟、一个叫刘强,都来自核电板块。

周伟告诉记者:“这个背心是刚刚比赛时穿过的,因为比赛,全都湿透了。”在核级设备检修工一个半小时的考试中,内衣、连体服、纸衣、口罩、安全帽等穿戴一件都不能拉下。“真实情况作业就是这样穿戴,比赛模拟得很真实。”1988年出生的周伟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一直觉得这类大赛高不可攀,所以我只想着低头闯关。20号晚上还有3个小时的模拟实操,希望我能全力以赴,顺利晋级。”他的面庞还有些稚嫩,但那股闯劲儿让人佩服。

刘强原本已经是秦山核电厂维修处的一名骨干,当听到国家级大赛时,他还是动了心,通过层层比赛,走到这里。“无论是上午的笔试还是下午的实操,考察的都很全面,特别需要我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刘强对考试的真实感受。

为了能对参赛选手进行充分考核,大赛涵盖了理论知识笔试、技能操作、模拟实操等多个项目。核级设备检修工的主裁判、秦山核电“中华技术能手”获得者何少华介绍了命题初衷:“通过大赛,我们想传达给选手,简单掌握一个点或者一门技艺是不行的,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成长为全面型、知识型、创新型的技能人才。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核工业发展的需要,为核工业贡献技能人才的智慧。”

“有幸参与国家级大赛是一份荣誉”

其实,为了能够让参赛选手感受到公平公正,也为了让大赛更加合规,作为主办方的中核集团、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全国委员会以及承办方的中国核电、秦山核电基地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大赛从准备到开赛,准备了将近一年。”人力资源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长期以来,中核集团注重技能鉴定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积累。在平台建设、教材建设、题库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培养了自己的裁判员、考评员、督导员队伍。“现今,核电成为国家‘走出去’的一张名片。国家相关单位也非常重视核电的发展,对我们非常重视和信任,将我们的竞赛列入了2016年国家二类大赛计划。”该负责人回忆起当初申报大赛的情景。

尽管中核集团有过举办大赛的经验,但是上升到国家级之后,保密、公平、公正等方面的要求都有所提高,需要更细致、更严密的安排。为了筹划好此次大赛,人社部、全国邮电工会给予了很多的指导和帮助,集团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协调组织了多方力量,成立了大赛组委会及其办公室,承办单位也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各参赛单位也格外重视,大家同心协力、齐力共建。

秦山核电基地技能培训处的副处长王晓波全程参与了准备工作:“为了大赛顺利举办,秦山核电在年初的时候就专门成立了项目组,并由中核核电运行公司副总担任项目组组长。”参观现场考场区时,地面上箭头指向分明。选手可以在自己的隔板间进行实操,旁边还专门设置了录像机进行记录,处处体现着精心安排。王晓波指着现场的一件大设备说:“这些设备原先都不在这里,都是我们按照考场要求一件件布置的,动用了大量的人力。旁边这些隔板以及宣传海报,也是我们自己布置的。”他话语轻松,只有熟悉的人知道他压力很大。

大赛中穿着统一马甲,平时被“关”在房间里的裁判员同样惹人关注。为了确保考试公平公正,裁判们在考试期间不准使用任何通讯设备,也不能和无关人员进行接触。每场考试之后,裁判还要负责判题。“工作强度还是很大的,这几天都是半夜12点以后才能睡觉。”辐射防护工种的主裁判刘国良笑道,“但能够参与整个大赛,确保出题和赛事的公平公正,并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些苦累也值得。”

已经在现场连轴转了将近半个月的人力资源部员工陈刚拿起胸前的绿色工作证:“为了确保大赛顺利开展,很多现场工作人员基本上都不能好好休息,但有幸参与国家级大赛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是一份荣誉。很多人告诉我,这个工作证他们会一直留着,这是一份很好的见证。”

“高标准、严要求,筹备工作细致周到,保障措施到位。”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巡视员荣庆华对大赛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一群人在幕后默默付出,做最充分的准备;一群人在台上挥汗如雨,做最好的展示。相信中核集团的技能人才会在这个“国家级”舞台上迅速成长,而这场大赛也会在中核集团持续发挥影响力,成为职工技能素质提升的重要课堂。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