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行业资讯

红沿河一期工程全面建成

调整能源结构,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2016-09-27 来源: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中国环境报记者杨安丽 见习记者赵冬梅大连报道 我国东北第一座核电站及最大的能源投资项目—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近日全面建成。

这是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对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调整东北地区能源结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和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及核电产业链发展、培养核电人才等诸多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

据了解,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由中国广核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大连建设投资集团出资,于2007年8月开工建设,规划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采用我国自主品牌的CPR1000核电技术,单台机组装机容量达111.8万千瓦。红沿河1号机组于2013年6月6日投产发电,后续机组以每年一台的节奏陆续投入商业运行。

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平均国产化率逾75%,且机组国产化率逐渐提高。我国一些关键核电设备国产化在红沿河核电项目实现,其中部分设备更是首次实现国产化。如红沿河1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制造的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实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历史性突破。

此外,蒸汽发生器、汽轮发电机等关键核电设备均由国内厂家制造,并且部分设备由辽宁、大连企业生产,有力促进了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据统计,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在辽宁省的采购额达到34亿元。

作为我国“十一五”期间首个开工的核电项目,红沿河核电一次核准4台机组的规模创下了当时我国核电建设的纪录。红沿河核电二期工程建设两台机组,计划在2021年全面建成发电。红沿河公司表示,随着投产机组的增多,将始终坚持“核安全重于一切“的原则,将机组运行好,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经济、清洁的电力。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