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监管动态

严执法 慎审批 细管理 实基础 深圳以“严慎细实”守住核安全底线

2024-08-07 来源: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与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完成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及应急能力建设技术方案编制;积极探索与中广核、深圳大学等单位的技术合作新模式;成立深圳市核与辐射技术应用协会、深圳市城安核与辐射安全研究中心……在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处的工作报告上,一项项工作成果映入眼帘。
据了解,深圳市近年来在守好核与辐射安全防线的道路上有勇有谋,以“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核”力守护安全底线,助力社会经济安全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核与辐射技术应用协会、深圳市城安核与辐射安全研究中心揭牌。
严:坚持底线思维,念好执法“紧箍咒”
广东省从2021年开始,分3批将46项核与辐射事权委托深圳市实施。目前,深圳市基本承担了省一级核与辐射安全管理事权。
据介绍,深圳市当前持证核技术利用单位数量约占广东省的1/4;放射源、在用射线装置、通信基站总体数量较多,与2023年同期相比,核技术利用单位数量增长33%,放射源数量增长8%,射线装置数量增长11%,增长速度快,监管压力大。
为此,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细化现场监督程序,编制核技术利用单位监管工作手册,制定50项常见违法行为办案指引,提升辐射安全执法法制化水平。同时,编制38类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指南,推进建设50个标准化建设示范点,提升辐射安全管理规范化水平。
有了制度基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开启了全过程、全覆盖的执法监管模式,2023年,依法查处4宗违法行为。此外,分管市领导部署、督导,局领导班子全员参与,高位推进辐射安全大检查行动。分片包干督促相关单位压实核与辐射安全主体责任,彻查并排除各类核与辐射安全隐患。2023年以来,共完成3399家次核技术利用单位监督检查,排查并整改问题总计3100余条。
“还系统梳理出可能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的辐射场所,并建立‘排查—整改—移交’的安全生产工作流程。”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处执法人员介绍说。今年以来,共组织对约120家核技术利用单位(约500个辐射场所)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督促问题整改285个。
慎:落实源头管控,管好用好审批权
核安全是核事业的生命线,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市意识到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需要把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落细。
“我们认为首先要抓小抓早,严格规范核与辐射审批许可工作,全力保障核与辐射安全平稳可控。”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处工作人员如是说。
其实,深圳市自承接了核与辐射管理职权事项后,就大力推进审批规范管理,不仅编制《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规范》等19项事项的审批备案规范19项企业办事指引,还组织开发核与辐射审批事项模拟申报小程序,将环评报告表审批的总体办理时间从41个工作日压缩为26个工作日。
2023年,共审批通过辐射安全许可证相关申请1084宗、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环评57宗、放射源等转让申请94批次、各类备案申请53批次,实现下放事权“接好接稳”。
与此同时,加大审批前现场核查力度,对可能存在隐患的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审批前现场核查,累计整改264家,并强化培训宣贯,举办宠物医疗机构等申请辐射安全许可证培训会,解答疑难问题,对业务情况复杂的企业实施“一企一专员”精准服务,保障所有审批项目安全可控。
按照生态环境部开展变电工程排污许可试点工作的部署安排,广东省作为全国3个试点省份之一,探索开展了2023年变电工程排污许可试点工作。而深圳市作为变电工程类型齐全的城市之一,被选作试点城市,现已圆满完成15座变电工程排污许可证核发、证后监管任务。
细:健全标准体系,固本强基抓应急
核应急处置是事故防范的最后一道防线。
近年来,深圳市稳步实施常态应急管理,出台实施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文件。包括印发《深圳市核电站核事故场外应急预案(2022年修订版)》《深圳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2023年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深圳市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演习计划(2022—2024年)》。
同时,着力推进队伍基础能力建设。开展深大微堆辐射事故、海上石油测井落井事故等应急演习演练,编制常态化值班值守操作手册,实施常态化值班值守,每月开展应急通讯演习,启动《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核事故场外应急准备与应急响应》编制工作。
此外,夯实监测支撑,建设31个电离辐射监测自动站、18个电磁辐射自动监测站及27个重点风险源在线监控点,推动辐射监测前端的智能感知设备升级,提高辐射环境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实:加快补齐短板,提档升级基础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还大力推进关键性、基础性项目建设,计划建设一个新型的“兼容式洗消站”,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核应急基础设施。以“平时好用、战时管用”为目标,首创提出“一站四区三中心”建设理念(即:“一站”是建设深圳市大亚湾核应急中心洗消站;“四区”是建设污染洗消区、车辆洗消区、洗消人员隐蔽区、洗消指挥与技术保障;“三中心”是建设室内运动中心、核与辐射安全科普中心、监测预警中心),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与评审。
新型“兼容式洗消站”渲染图。 
“我们还计划与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中广核集团共建一个协同的‘深圳市核应急指挥中心’,建立核事故场内外协调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和技术共享,率先打造一个高效无缝衔接的应急响应平台及核事故场内外协同应急指挥体系。”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正编制可研报告(代项目建议书),预计将实现“信息获取、技术支持、力量整合”三个突破。
据悉,深圳市将用好“十三五”期间建设的在线监测系统,依托大亚湾核应急中心洗消站及市核应急指挥中心等重点项目,开展监管、应急业务信息化建设,推动构建核与辐射“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全闭环”的监管应急信息化平台,推进集成一个数智的“统筹调度平台”。
接下来,深圳市将在能力建设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加快出台中长期规划和重点项目实施计划等相关文件。同时,大力开展核技术利用单位申请事项事前技术帮扶,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快建立核与辐射应急值班值守制度规范,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构建多元技术支持力量,以高水平核与辐射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概况
1. 2021年10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成立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处,并加挂深圳市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局、深圳市核应急管理办公室牌子,统筹负责全市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工作,共配置公务员编制12名,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审批许可、监管执法、监测应急、能力建设、科普宣传等方面。
2. 目前共有20项核与辐射审批事项,主要包括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转让审批、核与辐射相关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豁免、异地使用及回收等内容。
3. 以“严格、专业、高效”的核与辐射监管为目标,初步建立“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的监管体系,有效保障深圳市核与辐射安全。
4. 在全市设立了31个电离自动站和18个电磁自动站,全天候监测环境γ辐射剂量率、各主要水库及湖泊水全年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以及各土壤监测点放射性核素含量。同时,建立了核与辐射应急值守体系,配备了专业应急队伍和物资,以应对核与辐射事故。
5. 2023年启动以“‘圳’守安全 ‘核’你同行”为主题的深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两场科普大赛、5场专题科普讲座、5场核安全普法宣传活动、20场进社区科普活动、3场游学活动以及为期15天的核与辐射安全知识主题科普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