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监管动态

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 建成同我国核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十三)

2024-01-31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依法严格核安全监管,守牢美丽中国建设核安全底线,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各司局、地区监督站和技术支持单位围绕“建成同我国核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积极探索并勇于实践推动核安全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思路举措,特予系列刊登。
 
有的放矢 加速实现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现代化
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推动核安全高质量发展”“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核与辐射安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40年探索,我国逐步形成了既与国际良好实践接轨又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的监管体系。对照“同我国核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目标,核安全监管部门亟需有的放矢,立足实际,加速推进监管体系与监管能力现代化。
完善监管策略,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推动转变监管模式,从事无巨细的“保姆”转变为提纲挈领监督的“教练”,压实营运单位的全面责任,加强信用监管,坚持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相结合,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以核与辐射隐患排查工作为抓手,督促企业自查自纠,在切实消除隐患的同时推动企业管理体系完善和责任落实。加速形成多元共治的监管格局。以依法治核为基础、以核安全规划为引领、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形成协同推进、多元共治的格局,形成中央到地方的联防联控体系,推动统一监督管理。构建公众监督体系、畅通公众监督渠道,将内部举报以及信访信息作为发现违法问题的重要途径,形成共同应对核与辐射安全风险的良好态势,实现“小安全”向“大安全”的转变。
提升监管效率和效能,推进监管现代化
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监督执法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做到精准执法、高质高效。推广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加强智能监控和大数据监控,通过大量数据获取、分析、运用,及时、全面、准确的掌握所监管对象的实际安全状况,尤其是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而实现监督关口前移。统筹建设共享高效的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系统内信息互通、经验共享、成果共用。建立数据交换工作机制,实现内外互通,促进核安全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同向发力。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督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不断完善机制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内部监督和强化知识管理。
发挥文化引领,推动文化强核
守护核安全,既要靠科学技术的刚性保障,也要依靠核安全文化的柔性支撑。在我国由核能核技术利用大国向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坚持文化引领,推动文化强核。着力构建系统的核安全文化培育体系。推动形成政府引领、企业作为、协会搭台、专家参与的核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核安全文化培育及建设,凝聚行业共识,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共性问题研究,持续完善核安全文化体系和制度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的核安全文化理论与标准。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立囊括政策研究、业务实践、企业管理等人员的团队,在深度融合我国国情、把握我国核安全文化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国情、接轨国际通用要求的核安全文化理论与标准,并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畅通沟通渠道,形成“自上而下”关注安全的全员氛围,建立“自下而上”反馈安全问题的渠道,营造共建共享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氛围。
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将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灵活性、专业性、社会性等特殊优势,积极引导会员单位和社会公众,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核安全高质量发展。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