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安危、人民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大国地位。确保核安全,对保障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都具有重大作用。
但由于核与辐射相关科学知识普及程度仍然不足,加上网上一些亦真亦假的“伪科学”将核与辐射妖魔化,提起核安全,难免有很多人感到神秘甚至害怕。今天,我们一起了解这“神秘”的核安全!
什么是核安全?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公众健康、环境安全、社会稳定。核安全法规定,核安全是指对核设施、核材料及相关放射性废物采取充分的预防、保护、缓解和监管等安全措施,防止由于技术原因、人为原因或者自然灾害造成核事故,最大限度减轻核事故情况下的放射性后果。
核辐射在哪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公众受到的辐射大约有82%来自天然环境,比如土壤、空气、水中都含有微量的放射性核素。这些天然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剂量非常低,远不足以危害健康。而人工辐射,比如核电站、医疗设备、安检设备等,其技术成熟,管理完善,风险可控。
公众日常如何防护?
随着核能与核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辐射已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出现以下特定警示标志的场所,我们可能会接近辐射源,这时我们应遵守现场管理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在非必要情况下尽量远离潜在风险区域。
公众如何应对核事故?
面对核事故,公众应该保持冷静、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信息和警报,以便及时获取有关核事故的最新消息和建议,不信谣不传谣;采取口罩衣袖等掩住口鼻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遮掩皮肤避免身体直接接触;同时应尽快进入室内,关闭门窗、关闭通风系统;有条件的清洗身体表面去污。避免外出或前往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注意身体状况和周围环境变化,及时寻求医疗帮助,最大程度地减少核事故对自身的影响和危害。
人工核辐射在工业、医疗、农业、军事、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已经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我们熟知的核能,作为高效、安全的绿色能源已经在能源供应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核电站周围的辐射水平远低于天然辐射。日常生活中,地铁、机场等场所则广泛使用X射线安检仪对行李进行安全检测。
我们的生活已经与“核”息息相关,连人体自身都含有放射性核素,也是小小放射源。只有正确认识辐射,善用辐射,才是迎接未来更加美好灿烂生活的必由之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