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核安全守护美好生活 > 核安全热点每月一题
摘要:随着我国核电批量化建设不断推进,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的装备能力、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范围已覆盖“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玲龙一号”、CAP1000、VVER、高温气冷堆、快堆、小型堆等多种堆型,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大锻件及其他关键零部件相继实现国产化,本报告...
跟随“向新 向绿 向未来·共建核美家园”媒体行的脚步,20余位行业专家、主流媒体记者、新媒体大V、正能量骨干走进了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下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核控制——这片诞生核电站“中国神经中枢”的科创高地。
中核控制以其在核仪控领域的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核工业在智能化、绿色化浪潮中...跟随“向新 向绿 向未来·共建核美家园”媒体行的脚步,20余位行业专家、主流媒体记者、新媒体大V、正能量骨干走进了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下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核控制——这片诞生核电站“中国神经中枢”的科创高地。
2024年8月13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和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华龙一号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在成都顺利通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本次鉴定会邀请叶奇蓁院士、孙玉发院士分别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国内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和核电业主的相关专家担任委员。经过专家鉴定...2024年8月13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和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华龙一号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在成都顺利通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本次鉴定会邀请叶奇蓁院士、孙玉发院士分别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国内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和核电业主的相关专家担任委员。经过专家鉴定,认为...
2025年6月29日至7月1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应中方邀请来华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领域综合监管评估(以下简称综合评估),高度肯定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和成效,认定可在国际社会推广的多项良好实践和良好业绩,并于评估结束后举办联合新闻发布会。
综合评估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同行评估之一,旨在基于...2025年6月29日至7月1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应中方邀请来华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领域综合监管评估(以下简称综合评估),高度肯定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和成效,认定可在国际社会推广的多项良好实践和良好业绩,并于评估结束后举办联合新闻发布会。
7月11日,为期两周的核安全监管国际“大考”落下帷幕。一支由来自20个国家核安全专家组成的多国评估组,对中国核安全监管体系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
在202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评估新闻发布会现场,评估组组长马克·福伊,这位来自英国核监管办公室(ONR)的首席执行官面对记者郑重宣布:“中国...7月11日,为期两周的核安全监管国际“大考”落下帷幕。一支由来自20个国家核安全专家组成的多国评估组,对中国核安全监管体系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
在202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评估新闻发布会现场,评估组组长马克·福伊,这位来自英国核监管办公室(ONR)的首席执行官面对记者郑重宣布:“中国生态...
From left to right: Karine Herviou, IAEA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and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Nuclear Safety and Security, Mark Foy, IRRS Team Leader and former Chief Executive and Chief Nuclear Inspector of the United Kingdom’s ONR and Li Zhiguo,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of NNSA, during a ...An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team of experts today said China had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further strengthening its regulation of nuclear safety, benefiting from the innovative use of digital tool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s the country continues to rapidly expand it...
从2006年开始到2020年底,国际原子能机构共执行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评估(IRRS)116次。2021年以来共执行IRRS评估37次。
按年份分布,2022年开展的IRRS评估最多,全年共有13次。从地理分布看,2021年后的IRRS评估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多达21次,但近年来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参与也显著增加,亚洲共有9次(中国、韩国、...从2006年开始到2020年底,国际原子能机构共执行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评估(IRRS)116次。2021年以来共执行IRRS评估37次。
按年份分布,2022年开展的IRRS评估最多,全年共有13次。从地理分布看,2021年后的IRRS评估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多达21次,但近年来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参与也显著增加,亚洲共有9次(中国、韩国、巴基...
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技术规范》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范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和质量保证工作,现批准《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技术规范》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组织环境监测网络,对放射性污染实施监测管理”的要求,生态环境部大力开展了自动站的建设,对我国辐射环境水平、重点核设施进行在线监测,为我国的核与辐射安全事业构建了有效的预警监测网络。目前监测点位已基本覆盖地...
统计截至日期:2025年03月10日
设施名称
营运单位
设施类型
目前状态
国家废放射源集中贮存库
中核清原环境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放射性废物贮存设施
运行
核工业西北废源库
中核清原环境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放射性废物贮存设施
运行
各省级城市放射性废物库
...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22年1月发布报告《乏燃料与放射性废物管理现状和趋势》,概述了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管理情况,包括现有库存量、未来的产生量以及可供使用的长期管理战略。欧盟委员会、经合组织核能机构(OECD-NEA)和世界核协会(WNA)均为报告的编制提供了资料。
报告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核技...
(1)法国
对低放长寿命废物进行暂存,未来在-20~-15m的黏土层专用处置库或深地质处置;对中放长寿命废物(如反应堆活化构件等)将和高放废物一起深地质处置。
芒什(La Manche)处置场占地0.15km2,1969年开始运行,处置废物53.5万m3,1994年装满关闭,已完成覆盖,控制期为300年。2000年综合评估未发现不可接...
科技日报讯(柳鑫 记者滕继濮 实习记者夏天一)3月9日,记者从江苏省江阴高新区举行的碳-14(C-14)核电池重大技术突破发布会上获悉,由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西北师范大学科研团队研制的国内首款C-14核电池“烛龙一号”工程样机诞生,这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贝塔医...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摆脱化学电池的寿命衰减困扰,性能不受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理论上可使用上千年……9月23日,记者从苏州大学获悉,该校王殳凹教授、王亚星教授团队联合国内相关院校,提出了一种基于“内置能量转换器”的锕系微型核电池结构设计理念,通过将锕系元素与发光镧系元素的分子层级耦合,实现了放射性核...
【美通社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2024年6月11日电】 美国无限功率公司(Infinity Power)近日宣布,在美国国防部大力支持下,该公司已成功研发高效核电池。目前已证明该电池的整体能量转化效率超过60%,远高于其他核电池。
核电池又被称为放射性同位素电池,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热发电的系统,具有寿命长、...
【英国政府网站2024年12月4日报道】英国原子能管理局(UKAEA)和布里斯托大学近期联合成功制造全球首个碳-14钻石电池。该电池可利用放射性核素碳-14的衰变能,持续提供低功率电力。由于碳-14的半衰期长达5700年,因此理论上这种电池可持续运行数千年。
英国原子能管理局克拉克表示,钻石电池是一项新兴技术。它...
参考消息网7月20日报道 据俄罗斯《劳动报》网站7月18日报道,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18日发布公告称,俄罗斯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激光和等离子体技术学院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可工作80年的小型核电池原型。
公告称:“俄罗斯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基于钚同位素的小型核电池原型。该装置可在数十...
作为船舶行业与核能行业有机结合的产物,浮动式核电站近年来发展迅猛,其热度在全球脱碳化的大背景下不断上升,成为了世界各主要国家创新能源保障方式、优化海洋能源结构的重要选择之一。相比传统核电站,浮动式核电站具有一次装料运行周期长、功率密度大、机动性好、节能环保等优势,并且对部署条件并无苛刻要求,不存...
ABS在与爱达荷州国家实验室(INL)举办的核工业论坛上发布了行业首个浮式核电站设施的综合规范指南。
Christopher J. WiernickiABS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我们目前可以看到,核能在海事领域的潜力远远不止船上的反应堆。核能可以将电力、工业和航运部门的需求联系起来,优化能源生产和使用,保持电网的可靠性,支持航运...
2024年11月25日,美国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发布声明,该公司已与英国Core Power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设计并开发一座浮动核电厂。该电厂将采用西屋电气eVinci微堆设计(5MWe),可为岛屿、港口、沿海社区或工业企业供电或供热。
西屋电气表示,eVinci微堆以为航天器提供能源的装置设计为基础,包含一个固...
俄罗斯北极楚科奇地区的“罗蒙诺索夫院士”浮动核电站(FNPP)自2020年5月投入商业运营以来,已稳定运行近五年,并首次实现了发电量达到10亿千瓦时的里程碑。这座浮动核电站隶属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的Rosenergoatom部门,为楚科奇半岛西部和雅库特切尔斯基地区提供了约60%的能源,且每年的发电量都在稳步增长...
开启智能化转型新征程
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领域,核工业也不例外。近期,中广核、中国核电等核工业领域的多家单位纷纷接入DeepSeek,尤其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龙衍系统也完成了这一接入,这一举措无疑为核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标志着核工业在智能...
近日,中国核电旗下核电运行研究院开发的核智AI门户顺利接入DeepSeek大模型,与前期发布的“核智·龙灵”大模型共同助力核电应用全面升级。此次升级标志着核电运行研究院在核电数字化创新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通过AI技术深度融入核心业务场景,为核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据悉,这也是中国核电首个接入DeepSeek的...
中核武汉自主研发的核睿大模型,作为核工业领域首个实现业务智能化、知识体系化、服务场景化三位一体的AI平台,正引领着核电行业迈向智能化的新征程。如今,DeepSeek助力核睿AI平台,为核电智能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核睿AI平台依托千万级核电知识库、百万级制度文档及核电领域专业数据,为智慧核电建设奠定了坚实基...
近日,由中国原子能所属中核八所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研发的国内首个核领域大模型数字生产力平台——"龙吟·万界®"完成版本升级,正式接入国际领先的DeepSeek-V3和DeepSeek-R1双大模型基座。此次升级标志着中国原子能在AI技术应用领域迈入新阶段,为企业级智能服务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作为核工业首...
为发挥生成式AI技术在工业领域的优势,中核二三核能事业部迅速嵌入部署DeepSeek,展开深度探索,积极推进AI技术与核电工程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智能“主动防御”质量防御体系等创新应用场景,着力打造核电智能工程管理的数字化新范式。
经验反馈既是风险防控的关键屏障,也是推动建造能力持续提升的核心机制...
近日,中广核AI大模型完成了DeepSeek的全面接入,实现了DeepSeek模型在集团的本地化部署。通过DeepSeek的强大技术能力,助力中广核在各领域智能化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在集团公司科技数字化部牵头下,中广核数科将DeepSeek与集团现有基础大模型进行集成,基于国产算力底座,实现DeepSeek模型稳定运行,提升模型计算能...
当能源巨擘插上AI之翼一场改变未来的革命正在发生!2月15日华能完成DeepSeek系列模型本地化部署华能满血版DeepSeek模型正式投入使用
瓦特(能源)与比特(数字)组队强强联手🔥🔥这波跨界不仅赢麻了🔥🔥更点燃了未来能源的无限可能!
能源央企 + 顶尖AI =??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带你去看看
华能+De...
近日,国家电投集团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能研院”)成功将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融入自主研发的虚拟电厂平台,打造了国内电力行业首个虚拟电厂智能助手“小易”。
能研院虚拟电厂平台
数据赋能 精准分析
多模型协同实现精准分析
技术团队完成了DeepSeek大模型6710亿参数推理模型R1,以及...
2月14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自研的核反应堆大模型智能辅助系统——龙衍系统™完成模型优化升级,正式接入DeepSeek-R1模型底座,为我国核动力研发设计的智能化研究带来了全新契机,快速响应了集团公司“追求卓越年”精神要求。
龙衍系统™应用了先进算力底座、灵活模型架构、RAG技术框架、智能体开发框架等核心...
为打破核电各专业间的知识壁垒,实现知识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共享,最终实现安全倍增、效能倍增和体验倍增,日前,宁德核电接入Deepseek,对“领智”知识管理平台进行全面升级。
宁德核电“领智”知识管理平台经过前期充分的内外部调研,精准锁定核电经验反馈、大修管理、运行管理等领域的迫切需求,依托先进的DeepSeek...
近日,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韦悦周教授团队在从天然钍衰变链中高效分离提取医用同位素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实现了从百克级硝酸钍中分离得到了高纯医用同位素铅-212及铋-212。
据了解,铅-212/铋-212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医用阿尔法(α)放射性核素之一。由于其合适的半衰期(铅-212半衰期10.6小时,铋-212半...
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近日表示,我国规模最大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8条生产线完成全部建设工作,标志着生产基地正式启用。同样位于四川夹江,全球功率最高的溶液型医用同位素生产堆的反应堆厂房近日也成功封顶,为今年转入设备安装阶段奠定重要基础。
医用同位素,大家都不陌生。体检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2024年12月14日,秦山核电重水堆同位素辐照试验平台顺利完成热试,意味着秦山核电已具备在重水堆上开展钇-90等多种放射性同位素辐照试验的能力,标志国内首座商用堆同位素研发平台正式建成。该平台成功实现了国内商用堆短半衰期医用同位素研发和生产,为医用同位素国产化及放射性药物研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医用同...
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4—2026年)
核技术,又称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其相关产业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核技术应用产业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拓展核技术应用领域,促进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支撑国民经济各领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赋能手段。为积极...
“核技术创新应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作为核技术应用的重要装备,电子加速器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深入探索与宏观世界的实际应用。”在日前举行的“核技术创新应用成果发布会暨辐射育种技术研讨会”上,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秘书长郭丽莉说。
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呈...
核技术是当代公认的高新技术,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新质生产力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已在工业、农业、医疗、环境、安全等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关键环节广泛应用,促进了各领域各环节融合发展。一直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等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核技术的安全和平利用,造福...
本文为《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报告(2023)》核心报告
过去十年,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日益成熟,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制造、运输、金融、教育和医疗保健等不同部门都在部署人工智能。同样,人工智能也可能推动核应用、科学与技术发展。在核领域利用人工智能可以积极促进应对从粮食安全到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当前最为紧迫的挑战。
人工智能已经并将继续以某些方式促进核技...
人工智能已成为势不可挡的科技潮流。核工业作为我国高科技战略产业,正积极迎接新一轮科技变革,抓住人工智能向工业渗透融合的战略机遇期,积极推进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应用。
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和基础理论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进入蓬勃发展...
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了由上海核工院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核设施-仪表、控制与电气系统-人工智能应用》(IEC TR 63468:2023)。该标准是IEC在核领域制定的首个人工智能国际标准,也是继2021年主导制定发布我国核电领域首个IEC国际标准之后,公司取得的又一个新突破。
该标准确定了IEC在核设施人工智...
2024年9月,美国核管会(NRC)、英国核管理办公室(ONR)和加拿大核安全委员会(CNSC)联合发布了一份题为《在核应用中开发人工智能系统的考虑因素》(Considerations forDevelop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s in Nuclear Applications)的报告,概述了核能领域部署和管理人工智能系统的潜在要求。
报告涵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以确保核电安全为最高优先级,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核电发展深度融合,为核能产...
作者:胡梦岩 孔繁丽 余大利 杨军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
摘要: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DT)是一种实现物理系统向信息空间数字化模型映射的技术,被列为未来国防和航天工业6 大顶尖技术之一,也被认为将在核电厂智能控...
出品|InfoQ ·《行知数字中国》
访谈主持|霍太稳,极客邦科技创始人兼 CEO
访谈嘉宾|田辉宇,宁德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作者|罗燕珊
“如果核电行业能够实现数字化转型,那么中国所有的产业都能够以此为参考去实现自身的数字化。”在宁德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田辉宇发表这番观点时...
2023年12月6日上午,在国家能源局、山东省政府以及国家电投共同见证下,“国和一号”数字孪生核电站一期工程第一阶段在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现场正式投用,这是世界首个满足EPRI(电力研究协会)标准的数字孪生核电站。
2020年2月,国核示范联合上海核工院在“国和一号”项目启动“智慧工地”建设,为满足生...
近日,中国核电旗下中核武汉与福清核电联合研发的华龙一号数字孪生电厂创新成果在福清核电站陆续亮相,其中包括三维数字孪生系统、反应堆在线仿真系统和核电厂智能诊断及预测分析系统,标志着数字孪生技术在核电数字化转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华龙一号孪生电厂人机界面
▲三维可视化系统
▲智慧维修辅助...
数字孪生技术的成熟促使了核工业领域发展的进一步提高,基于数字孪生技术下的核工业各产业可以更精细和高效的规划实施。核设施退役是核工业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当前,世界范围内有大量的反应堆及其它核设施处于退役阶段和准备退役阶段,提升反应堆退役能力是全球有核国家共同的挑战,也是先进国家核工业体系发展技术水...
数字孪生是现实资产的虚拟模型,如复杂的基础设施、机器或建筑物。通过对核反应堆进行建模,其数字孪生能够使研究人员可以在不对反应堆本身进行不可逆改变的情况下,了解某些变化是如何影响整个系统的。数字孪生可以充分降低核能研究人员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尤其是新反应堆上线时。
2022年8月,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
日前,俄罗斯TVEL核燃料公司下属博奇瓦尔无机材料研究所(VNIINM)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发出基于碳化硅的复合燃料包壳。
碳化硅包壳事故容错燃料可完全消除蒸汽-锆反应的风险。但该材料难以预测且易碎,无法使用金属技术制造燃料管。鉴于此,博奇瓦尔无机材料研究所提出了另一种方法,即用碳化硅纤维编织框架,并用基...
近日,韩国水电核电公司(KHNP)表示,公司正在开发数字孪生技术,以更好地监控国内26台核电机组。KHNP正在大田市中央研发中心开发的数字孪生技术实体系统能够远程对古里(kori)、月城(Wolsong)、韩光(Hanbit)、荷娜(Hanul)和萨尔(Saeul)5座核电厂进行检查,并对意外工况及时做出响应。
KHNP数字孪生开发项...
叶奇蓁,核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核电工程公司专家委主任,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
核电作为清洁低碳高密度能源,在保障全球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造福国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
近日,“和气一号”项目在中核集团田湾核电基地正式建成投产,这是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标志着我国核能综合利用从单一发电、满足城市居民供暖,拓展到工业供汽领域。
整个过程就像“烧开水”
江苏核电二厂厂长、正高级工程师张祥贵将核电厂核能发电比喻成“烧开水”。“主要是依靠核裂变释放能量,将...
经合组织核能机构(OECD/NEA)2022年7月22日发布报告《超越电力:核能热电联产的经济性》,指出利用现有核电厂或未来的新建核电厂进行热电联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份报告基于经合组织核能机构“核能热电联产在低碳能源未来中的作用及其经济性的特设专家组”的研究成果。
核能在推进全球碳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山东、辽宁、浙江等地,核能供暖已经服务周边居民。但有传言说,用核能供暖的暖气水都是有辐射的,事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在山东海阳,国家电投“暖核一号”核能供热项目近日开始低温试运行,这也是国内最大的核能供暖项目,供暖范围覆盖城区近500万平方米,服务20万居民。
在辽宁大连,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
目前,可控核聚变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仅有少数几家公司和研究机构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美国、俄罗斯、欧洲等七个国家共同发起参与目前已有35个成员国,旨在建立一个大型的可控核聚变实验反应堆。除了 ITER 项目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可控核聚变研...
编者按:
发展核能可有效促进我国新型能源体系构筑,保障能源安全、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我国在1983年提出的核能发展国家战略,其核心内容是解决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能源发展的新形势下,这一战略落实得如何?下一步将如何落实?...
核聚变反应对于温度的要求非常高,通常需要达到上亿摄氏度。在如此高的温度下,气体分子将被完全电离,此时物质以高温等离子体(完全电离的气体)形态存在。为了持续输出反应能量,对于聚变等离子体的有效约束是关键。通常对于此类高温等离子体的约束方式有3种,即引力约束、惯性约束,以及磁约束,具体如下:
1 引...
我国聚变能源研究的早期发展
1 我国早期原子能发展
卢鹤绂先生“1942年在乐昌坪石(中山大学乐昌办学旧址)发表了《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卢先生在论文的结尾写道:“就现世而论,此种浓度之能源必将有其特殊之用途。”这篇文章首次全面介绍了核裂变原理并预言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由此拉开了...
西屋电气公司的AP1000先进非能动型压水堆是一个在AP600基础上设计开发的电功率为1117MW的压水反应堆,它保留了AP600的设计结构,尽量减少对AP600设计上的改动。
AP1000核动力厂在成熟的压水堆核电技术的基础上,引入安全系统非能动理念,使核动力厂安全系统的设计发生了创新性的变化,在设计中采用了非能动的严重事...
AP1000设计的革命性变化在设计理念上,这就是采用非能动方式简化安全系统。核电站安全系统有能动安全和非能动安全之分,其区别在于这些系统的安全功能的实现是否依赖外界的电能或动力以及人员的操作。
当前运行中核电站的安全系统大都是能动的。非能动安全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旨在提高核电站安全性和可靠性...
产业化推进滞缓
小型堆具有清洁低碳、建造周期短、部署灵活等特点,有条件成为类似风光的分布式能源,且可以在不同类型园区发挥发电、供热、海水淡化等功能。近年来,小型堆受到多国高度重视,正成为新一轮核能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目前,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均在积极研发多种技术...
一、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技术发展
全球正在开发的小型堆技术超过80种,根据OECD发布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发展机遇与挑战》(Small Modular Reactor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报告,SMR的技术路线可大致分为单机组轻水SMR、多机组轻水SMR、第四代核能系统SMR、可移动/可运输SMR和微型模块化反应堆(Mirco Modu...
>>> 人物档案
宋丹戎,“玲龙一号”总设计师、中核集团及核动力院模块化小型堆科研专项总设计师、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总师,长期主持和从事反应堆低浓化、核能海水淡化堆、医用同位素堆、模块化多用途小型堆等的技术研究工作。
紧守核电安全“生命线”
记者:小型核反应堆(以下简称小堆)是指电功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