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行业资讯

用科普桥梁打破核能认知壁垒

2025-11-13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关于核电,您了解多少?核科学知识专业性强,公众在初次接触时容易感到陌生。人们对核能的了解有限,有时也让核能蒙上神秘色彩。在能源转型的今天。如何让核能更可知、可感、可信任?公众沟通是关键。
国核示范项目自启动以来,始终将公众沟通作为重点,坚持以科学为基础,力求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让晦涩难懂的核知识突破认知壁垒,走进公众视野、融入公众生活。
打造沉浸式科普平台 提升公众沟通深度
科学传播需直观体验。国核示范依托国家电投新能源科技馆,通过开展参观和研学活动等,传播核安全与核能科普知识,搭建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科技馆通过图文、动画视频、实物模型等展示方式,将复杂的核能知识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利用VR、AR等先进技术,为公众提供沉浸式的科普体验,提升公众的兴趣和参与感。自2020年7月开馆以来,国家电投新能源科技馆年均接待访客近2万人次。今年4月,山东荣成启用全国首个核安全主题公园,该公园设“安核、用核、探核、知核”四大主题区,通过雕塑、展板和互动装置,展示我国核安全成果。国核示范借助主题公园举办丰富核安全知识科普活动,使公众在轻松氛围中了解核能知识,消除认知误区。
主动贴近公众 拓宽公众沟通广度
公众沟通需主动出击。国核示范走进当地学校,开展数百场科普讲座,开发编制《核电科普知识手册》等读物,吸引青少年。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长了解核电,支持“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同时,针对厂址周边15公里的公众,结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世界环境日、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组织周边公众参观科技馆,开展核科普。充分运用宣传栏、候车亭、电视大屏等各类媒介广泛开展科普,有效拉近与公众距离。
聚焦关键影响力 强化公众沟通精度
信任的建立需公信力。国核示范策划开展“院士寄语”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位院士参观并寄语;邀请主流媒体、自媒体和网络大V等,通过现场参观和交流等,增进沟通,为“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夯实公众沟通厚度
公众支持源于企业责任。作为央企,国核示范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探索核地共融、共赢新模式。通过捐助建设核电科普教室、设立国核示范奖学金等,推动教育发展;运营暖心食堂、共建水井等民生工程,解决民生问题;打造书香活动室、组织节日慰问,丰富文化生活;成立“映山红”公益志愿者团队,参与当地妇联发起的“社会妈妈”虹桥拉手捐助活动等,展现人文关怀。
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责任实践,让公众感受到,核电企业不仅是能源提供者,更是社区发展的同行者,社会责任与公众沟通相辅相成,共建信任基础。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