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至19日,由中国核学会指导,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2025年全国放射性废物管理及核化工工程技术学术交流会”在大连成功举办并圆满闭幕。本次学术交流会汇聚了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头部企业等50余家单位近300位权威专业与行业精英,围绕放射性废物管理与核化工技术,扬帆学海求知、钩深致远探赜。
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国安、中核集团科技委高级顾问雷增光、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马敬、中国核学会副秘书长高克立、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理事长郑卫芳、湖南大学副校长姜潮、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科技委主任龙兴贵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侯留东主持。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马敬指出,作为我国唯一兼具核电、核化工、核燃料全链条设计能力的“国家队”,六十年深耕核化工领域,主导完成多项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治理等重大工程。同时公司积极借助中国核学会力量,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聚集核化工行业智慧,持续强化“强核心、大协作”创新体系,依托核退役治理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以建强科技领军企业为目标,勇担现代产业“链长”使命,矢志推动核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核学会副秘书长高克立强调,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核化工作为核工业的支柱学科,直接关系核能可持续发展和核安全,在当前核化工战略发展机遇期的大环境下,核学会将努力构建行业学术交流平台,把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组织、创新环境等进行系统整合,以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共促核化工领域“高科技、高效能、高安全、高质量”发展业态。
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理事长郑卫芳强调,核化工是保障核能安全高效发展的关键环节,必须深化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深度应用AI技术提升核燃料循环工艺与安全水平,集中攻坚核心技术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并指出,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将努力构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拥抱智能化浪潮,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行业间协同创新,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与核工业发展大局。
大连理工大学蹇锡高院士在开幕式上深情回顾了与核工业的深厚渊源,并代表全校师生向与会嘉宾致以最热烈的欢迎与崇高敬意。同时寄希望与会专家以本次大会为新起点,打破行业壁垒,深入推进放射性废物管理与核化工技术从“后端配套”跃升为“前端牵引”,催生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为中国核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力量。
本次学术交流会邀请了包括蹇锡高院士、侯立安院士、叶国安院士在内的行业11名知名专家作了精彩大会报告;设置了4个技术分论坛,共分享报告80余篇。分别围绕核化工、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核设施退役治理、数字化技术最新进展展开分享交流,学术盛宴精彩纷呈,引发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和强烈反响。大会还邀请中核集团科技委高级顾问雷增光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白玫开设了“中国核工业及发展”、“论文撰写能力提升”专题讲座,令与会者耳目一新,收获满满。
本次学术交流会为核化工领域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展示了最新研究进展,促进了学科交叉与思想融合,对推动我国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核设施退役领域研究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