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12:30分,接到环保部应对东北边境应急1号指令,启动二级(橙色)应急响应状态,辽宁省核与辐射监测中心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启动辽宁省东北边境及周边地区环境辐射应急监测实施程序。
经过7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应急监测任务。全省12个辐射环境自动站γ空气吸收剂量率实时监测并上报,5个自动站的气溶胶、气碘及干湿沉降物采集分析,2个边境点位的水及土壤的采样,省内丹东、本溪、大连三条巡测路线的监测工作。累计出动省市监测技术人员120余人,车辆13辆。至2016年1月15日止,巡测总里程近10000公里,送样里程达近40000公里,上报自动站γ空气剂量率监测数据420余组,巡测γ空气剂量率监测数据39组;采集分析气溶胶及气碘样品样品70个,沉降灰样品5个,土壤2个,水体2个,累计分析样品79个,每个样品分析核素12种以上。这组数据记录着这个年轻团队的坚守与奉献。
对人民负责的职业坚守
随着1月6日朝鲜境内的一声巨响,边境地区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本次朝核试验是否会对我省环境造成影响,放射性物质是否会迁移至我省,是否会对人民健康造成伤害?这一个个迫切需要答案的疑问摆在辽宁辐射环境监测人面前。这份职业告诉他们,必须要给全省人民一个负责任的回答。
社会担心,家人对他们到第一线更是担心。接到环保部应急指令后,辽宁启动了省内5个自动站气溶胶和气碘的采样工作。为了保证样品数据的及时上报,同时启用沈阳和红沿河核电厂外围实验室进行样品的分析。辽宁省核与辐射监测中心与地市环保部门积极配合,做好样品运输和巡测工作,无论多晚,无论有什么困难都安排专人坚守岗位。丹东、本溪自动站与红沿河的实验室距离相对较远,从本溪桓仁自动站将样品送至辐射分析实验室的路程就要花费将近8个小时的时间,每日样品采集完成就已是下午3点多,本溪市环境监测站的同志克服种种困难连夜将样品送往实验室,到达时已经是次日凌晨1点。省核与辐射监测中心的司机康玉玺载着技术人员立即接样,开始实验分析,在次日10点前完成分析,司机康玉玺就这样天天夜里行驶在夜路中传送样品,保证数据能够及时上报。
杜月华主任作为中心应急监测的总指挥,确保中心日常工作及应急工作两不耽误,在大连中心实验楼进入关键的工程时期,亲自调度大连实验楼的工程进度并带队开展大连巡测路线的监测,同时远程指挥调度应急监测工作,与一线技术人员同吃同住,由于过度劳累引发腰脱旧疾,只能强忍疼痛,弓着腰艰难的坚持着。连日来,林殿科副主任一直陪同环保部专家工作在第一线,对边境实验室及自动监测站进行技术督导。在中心领导的带领下,中心全体监测人员齐心协力,及时准确完成应急任务。在他们心里,最重要的不是生病的父母、年幼的孩子,而是那一组组可以让全省人民安心的枯燥数据。内心有多少不舍都不曾言语,因为他们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小家需要他们,大家更需要他们,用小家的担心换大众的安心,是这份职业负责他们的崇高使命。
中心领导与专家研讨在红沿河实验楼前线
厅长视频会后布置任务
对岗位负责的黑夜坚守
2016年1月7日凌晨2点,气温零下20余度,万家灯火也已阑珊,三个年轻的身影在瑟瑟的寒风中,一人读取监测数据,一人负责记录,司机负责用手电筒照明,他们的脸和手都冻得通红。这是在接到环保部的应急指令后,辽宁省核与辐射监测中心派出负责自动站采样物资配送、设备检查、巡测的姚磊、李文政、姜巍,自1月6日15点出发算起,他们已连续工作了11个小时。他们已完成了本溪桓仁自动站的采样物资配送检查、本溪境内巡测路线基础数据测量工作。之后,他们仅有2个多小时的时间可以在车里稍作休息。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不眠之夜,但他们知道这一个个的不眠之夜为的是成千上万家庭的安枕无忧。
凌晨5点的清晨,湿冷的让车内的温度也接近零度,结了薄冰的路面更加湿滑,他们振奋起精神,继续开赴丹东东港自动站、丹东凤城自动站、丹东宽甸自动站进行监测及采样技术检查,并继续按巡测路线对丹东市境内进行巡测。
就这样日夜兼程,至1月7日下午的18时,他们完成了本次朝核试验后第一个24小时连续巡测和自动站的检查,行车监测路线行程总计900余公里,保证了我省能够掌握第一手基础数据,确保了数据的及时上报,为政府层面的决策提供的确实可信的数据支持。
技术人员日夜巡测在边境线上
样品采集
对技术负责的责任坚守
实验室分析是本次朝核试验辐射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量巨大,每天需完成气溶胶、气碘总计7个样品的分析上报,实验室分析人员夜以继日的进行各种化验操作,负责实验分析的吴旭同志更是发着高烧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他关心的只是能否及时、准确的得到一个个分析数据。
中心技术人员在石敏总工的率领下合理分工,各司其责,有序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应急值班人员坚守岗位,时刻关注自动站监测数据的变化。每天需要统计全省12个自动站γ空气吸收剂量率小时均值数据并每2小时上报一次数据,1月7日凌晨2时,刘迁顺同志统计上报数据,发现宽甸、凤城、新宾三个自动站自夜晚17时起γ空气吸收剂量率逐渐上升,到凌晨2点升高约5个nGy/h,但其他自动站数据均正常,他及时将情况上报中心领导,中心马上召集多位同志一起会商研究,调用之前的数据进行研判,确认数据属于正常波动。就这样,整个应急监测期间,哪怕是一个微小的数值变化,都会引起监测人员的高度警惕。
数据上报及信息传递是应急监测工作的枢纽岗位,上传下达的准确性与时效性至关重要。负责数据上报及信息传递王溪睿、姚磊、关庆涛、李赛楠等年轻同志为了及时完成应急任务,在单位搭起了地铺,吃住全在岗位上,平日漂亮的小姑娘也顾不得黑眼圈,年轻的妈妈舍弃了孩子,帅气的小伙子也无视发型的凌乱。他们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脸上依旧是充满阳光的笑容,确保了应急监测数据的及时报送及应急指令的及时下达。